猜猜看這是那部電影的劇照呢?
.
其實不是電影,是小說《零度分離》(伊格言著,2021)的插畫。鯨魚與人類的距離有多遠呢?孩子與母親的距離又有多近呢?會不會最近的距離,其實是最遠的;但是最遠的距離,又奇怪地靠近。
.
如果真想簡單地介紹《零度分離》,我應該會這樣說,這是一部由23世紀的「人」(特別括弧,因為已經是不同今日的重新定義的「人」),考古、紀錄、思考、與定義地球上的人類。
.
由21世紀到23世紀,人類歷經數個階段的崩解、進化、重新設定、與重新定義。由 Seyfried 撰寫的《零度分離》,貌似是部報導過往兩百多年間的奇聞怪事與犯罪事件,但是一則接著一則,我們會發現,這是不同層次的人類進化與「人」的辯論。
.
倘若你常看科幻電影,肯定對於賽博格(cyborg)毫不陌生,這類的未來科幻人,通常都是人類與科技的結合,像是在 《魔鬼總動員》(The Terminator, 1984)與機械結合的T-800,在《玩命關頭:特別行動》(Hobbs & Shaw, 2019)與電子合體的布列斯頓,或是在《攻殼機動隊》(Ghost in the Shell, 1995)透過意識與機械合體的再生人類草薙素子。這些科幻電影所呈現的未來人(賽博格),層次包裹著人類對於未來的好奇與期待、渴望與想像,以及始終無法釋懷的恐懼與敵視。
.
在科幻電影中常見的未來人類,多半都是人類與機械、電子、和生化的結合體,或是變形體。這些科技與人類的有機賽博格,遠遠超越人類的智商體力,同時還帶著吞噬人類、反噬生命的惡夢隱憂。只是,除了上述類型,未來人類是否還有其他可能的型態?又或者,我們總以為未來的賽博格都是超越人類與走向前衛進步,會不會剛好也會有實驗失敗又看似退化的賽博格呢?
.
伊格言的《零度分離》,不只開闊讀者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,擴充讀者對於未來人類的假想,也逼得我們不得不認真思索人/神,真實/虛擬,既是且非,生即是死等等的生命辯證。甚至,還會不禁回頭疑惑著,這位作者到底是讀了多少書,吸收的多少四面八方的神學、哲學、科學、醫學,才能撰寫出這樣的小說呢?
.
想多了解《零度分離》,這裡可以買到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90460
.
想讀完整篇文章,點入這邊吧:
〔《零度分離》關於未來人的歷史與考古〕
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0fc12cbfd897800016fa0f3
.
想參加《愛與城市光影》的電影旅行團,也請記得在以下的問卷報名:https://tinyurl.com/yfcad4nl
.
伊格言|the novelist 的小說插畫在這邊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/?fbid=320194292827489&set=pcb.320194986160753
.
.
#零度分離
#愛與城市光影
#2021寫作計畫